金达莱园内,成群结队的游客摆着各种姿势拍照;观景台上,欣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宣传展位前,牛肉类旅游产品生意兴隆。 4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龙井市东盛涌镇大门洞山的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犇福生态牧场,虽然还不到上午10点,但牧场内游客已经“摩肩接踵”。
该牧场总占地面积431公顷,包括100公顷天然草地、200公顷野生林地、80公顷可牧地等。在10公顷的金达莱园内,茂盛的金达莱花都是70年左右的原地野生花木,非常珍贵。该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分两期进行。目前,一期已建设完成,主要以硬件设施为主,现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延边黄牛种源基地、延边黄牛一级保种区。”在导游的引领下,一群小朋友来到喂牛体验区,给小牛喂草,他们统一的红马甲让牛群在美食与恐惧间徘徊,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随着游客的涌入,即食的牛心、牛肝等“犇福”牌牛肉制品与延黄牛肉串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
“这里风景好有花看,能让孩子了解延边黄牛知识增加点乡情,还有旅游产品回去送朋友。”延吉市民李先生带着一家老小, 漫步在金达莱园内,一会儿驻足赏花,一会儿登高远眺,一会儿又带着孩子喂小牛、扶着老人荡秋千,离开时,还带了不少“犇福”牌肉制品。
许多游客被这里的生态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还未到中午,园区内设置的休息餐台就已“人满为患”,草地上到处都有野餐的人群。
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工作人员叫刘景义,曾是东盛涌镇勇成村的贫困户。近年来,他在“黄牛+企业+基地”政策的扶持下,将自家的20头牛放在牧场里代养,不但养殖成本降低了一半,每年新生的小牛企业也都直接回收,几乎没有风险,被“解放”的他又被企业招工在这里干活,每月收入4000多元。看着园区内不断涌入的游客,刘景义兴奋地表示:“借牧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光,我现在不但有养牛收入,还能打工挣工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啦!”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各行各业广泛参与的“旅游+”,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内容和文化元素;农业、工业甚至文化传承发展同样也需要“+旅游”,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生产力。
犇福生态牧场发展生态观光游,不仅让静态的畜牧养殖动起来,成为引人入胜的风景,给延边黄牛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了载体和平台,也给企业的产品开拓了一条宣传促营销的新路径,给农民脱贫就业提供了新机会,实现三产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同时,该牧场又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与“旅游+”实现殊途同归。其理念与经验,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