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年9月国务院批设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21.77平方公里。2000年4月和2001年2月,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先后设立。2012年4月,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批设,合作区迎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合作区经济指标快速攀升,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珲春发展的重要引擎、延边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已形成“六纵七横”的主干路网络,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区内共有注册企业99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6户,形成了以木制品加工、有色金属、纺织服装、食品保健品、高新电子、新材料及新型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4亿元,工业总产值260.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6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6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2.3亿元完成宏图街、永兴街地下综合管廊工程3千米;投入近千万元完成森林山南路、创业大街路灯杆造型灯安装,管委会办公楼东侧喷泉广场整修,新增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种3221株;投资3亿元,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3171套、共计28.9万平方米;成功回购自来水公司;国际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情况。2017年共推进项目161个,总投资479亿元,完成投资6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4个,新建项目56个。2017年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30个,引资总额39.1亿元。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先后引进了韩国特来纺织、日本小岛衣料、紫金矿业、华润燃气、雅戈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海产品加工为主,电子信息、生物健康、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为辅的特色产业体系。有色金属产业初具规模,总投资40亿元的吉林紫金铜业项目正式达产,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近2000人。水产加工业发展势头迅猛,成立示范区水产工业园区,成功引进了以兴阳水产、东扬实业、烟台大宸、洪昊食品等为代表的78家加工型企业,以伟易达贸易、比比爱水产贸易、友洋贸易为代表的116家贸易型企业及400多家个体商户,“珲”字号水产品在海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纺织服装业不断壮大,雅戈尔服装成为全州纺织行业项目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国遥博诚科技公司成立了继一汽后吉林省第二家院士工作站,并于2017年5月12日实现新三板上市;华瑞参业于2017年7月29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敲钟挂牌。
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持续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开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扎实开展银企对接“助保金池”工作,促成启帆水产公司为盛海工贸、东鹏食品等5家水产企业融资2.1亿元。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试点实施“红领补贴”,对4家企业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示范岗人员予以补贴;对417个非公企业进行“三定”标准排查。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首批6个试点之一。获批全省唯一以园区为整体的大学生见习基地,已有13名大学生开展见习。落实延边州“万人计划”返乡创业工程,帮助金马大学生创业园成功晋升省级大学生创业园。